• 欢迎来到神奇的24课堂!
    登陆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涅磐论坛
  • 网站首页
  • 公司概况
    公司简介 各分公司
  • 讲师介绍
  • 课程介绍
    课程简介 课程时间表
  • 公司新闻
  • 境修文化
    佛家文化 道家文化 传统文化 密宗文化 养生文化
  • 华商联盟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 北大课堂
    联系我们
  • 教育联盟
    联系我们
  • 在线学习
  • 在线报名
  • 下载中心
  • 境修文化
  • 佛家文化
  • 道家文化
  • 传统文化
  • 密宗文化
  • 养生文化
  • 推荐讲师more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首席导师陆家易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首席导师陆家易

    浏览次数:21612

    更多介绍>>

  • 最新课程more
  • 能量启航(完美)
    黑箱训练
    能量启航B班
    24堂课(84期)
    北大总裁班
    北大总裁班
    北大总裁班
    北大总裁班
  • 最新新闻more
  • Sun Education携手领航禅修新征程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第79期火热招生......
    《能量商学院》课程之《禅与生活》
    市长培训班
    陆家易专业酵素三节同庆,选择套餐更实惠!
    陆家易招商加盟手册
    卓越财智
    热烈庆祝9月24日-27日《家易养生公益课》深圳站 圆满结束
  • 推荐视频more
  • 陆家易导师简介 陆家易 国际杰出华商联合会会长 国际自然科学研究院院长 世界健康产业大会理事 中华养生协会理事 中华养生协会自然能量养生首席导师 是目前唯一讲授《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的华人导师 美国国家催眠教育与认证委员会认证合格催眠导师 中国红色家易荟助学基金发起人 细胞置换技术、大脑神经成像技术创始人 美国国际Sun Education潜能特训课程导师 国际人体信息暨自然医学学会会长、总导师 家易自然能量养生法 创始人 香港家易互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裁 香港Sun Education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总裁 四川家易微享互动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 深圳市康达盛境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总裁 深圳市康达盛境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总裁 陆家易互联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总裁 深圳市陆家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总裁 荣获:和谐中国2013年度健康养生行业十大杰出创新企业家

    陆家易导师简介

    广东卫视国际华商健康俱乐部加盟合作启动仪式报道 广东卫视国际华商健康俱乐部加盟合作启动仪式报道

    广东卫视国际华商健康俱乐部加盟合作启动仪式报道

    深圳卫视国际华商健康俱乐部加盟合作启动仪式报道 深圳卫视国际华商健康俱乐部加盟合作启动仪式报道

    深圳卫视国际华商健康俱乐部加盟合作启动仪式报道

    央视网采访陆家易导师 央视网采访深圳市康达盛境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陆家易导师

    央视网采访陆家易导师
道家文化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道家文化
  • 《道德经》的养生学与认识论
  • 语言,逻辑,意识思维作为认识工具的有限性是众所周知的,而普通对老子《道德经》的研究则停留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用日常语言,普通逻辑,常人意识思想所作的经验层面的研究,这种研究限于从日常生活中找到符合经典文句的日常事例,由符合反过来证明《道德经》是重要的,对我们是有用的;另一个层面是用哲学的概念语言,辩证逻辑,理性意识思想所作的思想义理层面的研究,这种研究一是为《道德经》进行哲学定性,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判明《道德经》哲学体系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是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一是与其他哲学体系比较,相互解释阐明,一是为自己的思想学说寻找经典依据,或对经典义理加以唯我独见的引申阐发,这些研究乍看出之有据,言之成理,似乎《道德经》就是他说的那么回事,可一旦遇到相互矛盾乃至自相矛盾的说法就让人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是非真假,究竟哪个说法更符合《道德经》本义,读多了又总觉悬,一切研究结论似乎无限接近经典本义,然细细推敲,总觉隔了点什么,不读倒罢,读了反觉成遮蔽,让我更不知《道德经》说的是什么了。这就使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单单用我们的头脑,凭借意识思维能否真正认识《道德经》,真正领会它的精神义理。我甚至怀疑一切用头脑对《道德经》所作的研究,不但没法找出《道德经》的真义,甚至以自己的先入之见和理论方法造成了人为的遮蔽,埋没了《道德经》,使我们越来越难以读懂它、深入它。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推断,如果《道德经》说的是老子本人的思想义理,则无论我们研究它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都只是可能性,不是必然性,人死骨枯,绝无对证故,所谓《道德经》的义理只是研究者私义而已。如果它说的是公道公理,它的思想义理不限于当时当地当人,则必然是义不在言,执著经典死扣文句反成背道而驰,而研究《道德经》实际是研究现在,研究自己,因此,我可借助经典语句的指示作用走反求诸己的道路,又如是公道公理,必然是一道一理,无有二义,真正领会它时必无矛盾和争议。有争议,有不安,则必是未真正通达,与道相隔。而由《道德经》的流传不绝,我倾向于认为《道德经》是大智慧语言,说的是公道公理,唯其是公道公理,才有后代人对它的认同,有了认同信守,才保证了它的流传不绝,既然是公道公理,则我对《道德经》义理的认识把握必须走反求诸己的路线,而反求诸己之“己”绝不归结为头脑及意识思维,使头脑和意识思维可能的是我们的肉体生命,完整的“己”应是身心合抱的统一体。因此,认识《道德经》不仅要用我的意识思维,更要用我的肉体生命,这种用身心去认识经典的方法,不再是为自己的聪明悬想、一己私见面从经典中寻求文字依据以资证明我说与经义合,而是为经典文句从自己身心的实证体验中寻求证实和解释依据,这种研究方法我称为参同实证法,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就《道德经》本身去落实参同实证,达到确定无疑的认识和唯一无二的解释。我认为这就不得不研究《道德经》的养生学与认识论。


    南怀瑾先生指出:“中国文化哲学,自古传统的习惯,无论讲超越形而上学的虚无,或讲形而下世间人事物理的妙用,缩小而至于人生,必须归于修养身心性命的实用之间。扩而大之,使可见之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应用,从来不徒托空言,而不见之于行事之间,但使思想辩聪,独立为学。尤其在身心修养方面,必然反求诸我,要与伦理道德的德行相宜,才可称之为学,这便是中国文化哲学与西方文化哲学最大不同的关键。”(《道家与道教》南怀瑾著,复旦大学出版社。)《道德经》作为中国文化哲学的基本经典,它的高深的道德学说贯彻到身心修养上即表现为它的养生学。对于老子《道德经》的养生学说,南先生概括为五点:一、入手立基虚极静笃的养静论。并引16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作为证明。二、由静极进于绵绵若存的养神论。并引6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作为证明。三、辅助养静养神的养气论。并引5章“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及10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此乎。”作为证明。四、恍惚至精的道妙。并引21章“孔德之言,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作为证明。五、摄王养生的成果。并引55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柔筋弱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己。”及50章“善摄气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 以其无死地。”作为证明。


    对于《道德经》认识论,培真先生的一段说法值得信服:“如果将老子对宇宙的‘玄同'认识法和牛顿及爱因斯坦对自然的认识法作一番形容对比的话,那么牛顿则相当于一位站在海岸上去观察海浪之变化的研究者,他在研究己之不动相对于海浪之动这二者之间的相对变化规律,这个称之谓绝对之相对法,而爱因斯坦则又深入了一层,使自己站在一个变化着的海浪上,相对于其它变化着的海浪,以研究己之动与彼之动二者之间的相对变化规律,这可称之谓随机之相对法。但老子则使自身变成了海洋,与海洋融而为一,没有彼此之分,没相对概念,所有海浪都因我而泛起,又因我而跌落,故就能知其全部,这可称之谓无相对的参同法,也就是老子所称的‘玄同'。故可知人类仅以自己的思智去认识宇宙众有那是远远不够的,若以有极化之思去认识有极化之事物,那么这种认识就永无止尽,而以唯一的无极意识场势去玄同于无极之道,这却是唯一而永恒的,其不被时间所拘,不被空间所限。”(《道德经探玄》第243页,培真著,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其所据经文乃56章:“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闷,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坐其阅,明其纷,是谓玄同。”(据培真先生自己考订经文后有意释。)


    《道德经》的中心是道德二字,我认为修长生之道其实是积德的过程,通过积德消除身心障碍(包括感觉、知觉、思维等身心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为体道准备好相应的身心实验基础。如经文59章所谓:“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有了长生久视的身心根基,正好用来实验体道,由道则一了百了,如47章所谓:“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运,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事实上积德与体道有偏重但非并列两阶段,积德为体道打基础,体道为积德掌握方向,相辅为用,一体两面,由积德而养生,由养生而体道,由体道而长生,身心互用,道成法就,大事了毕。只有由自身心实验证得道德信验,才是通达《道德经》,以头脑的意识思维理解经典的人习惯于问“什么是道德? ”却不知反问“我如何体证道德? ”向古人要答案,却不知反求诸己,只知思索期求,却不知亲身体验。不知不觉潜执经文是答案本身,依据经文人为构建对道德的解释,却不知经典只是路标和方法,答案就在自己,有诸己之谓信,只有全身心投入,证验相应,自信不疑,才是真正通达经文。因此研究《道德经》必须重视它的养生学和体道论,全身心投入实验道德,从身心求得答案,仅仅靠头脑是不够的。



  • 公司简介 境修文化 在线视频 在线音频 在线图书 涅磐论坛
  • 公司名称:香港Sun Education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平吉大道平朗路9号万国食品城C座16楼F
    客户服务电话:400-666-1811 传真:0755-82870724 投诉建议:24tk@24tk.org
    客服QQ:1010863199 服务时间:每周一至周日上午9:00AM-下午6:00PM
    Copyright © 201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http://www.vulnweb.com